2025-10-13 16:24:50 作者:杨海燕 来源:动物医学院 浏览数:0
从2017年到2025年,八载春秋,八个团队,八届“雄鹰杯”。这段旅程,于我而言,远不止是赛场上的争金夺银,更是一场以医心为基、以匠心为犁的育人修行——我有幸陪伴一批批“雏鹰”,在技能淬炼与心灵成长中,蜕变为展翅翱翔的“雄鹰”。
我是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学动物医院院长杨海燕。自2017年首次带队征战“雄鹰杯”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以来,已在这条育人路上坚守八年。八年间,“以赛育人、以技铸魂”的信念从未动摇,我始终期盼学生不仅能在赛事中精进技能,更能涵养医者仁心,成长为有担当、有温度的兽医行业人才。

初心:从“锐气”到“匠心与医者仁心”
2017年初次带队时,我满心想的是“拿奖杯、证明自己”,带着争胜的锐气与焦虑,和学生们像拓荒者般摸索前行。但大赛的魔力远不止于锤炼技能,我见证着一届届学生,在无数个日夜的淬炼中,从青涩懵懂变得沉稳专注,在无影灯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靠技艺,在高压赛场上把紧张不安锻造成从容不迫的责任感。
这个过程,也让我完成了自我重塑。有学生赛后和我谈心:“杨老师,一开始我以为训练只是为了拿奖,后来才明白,您反复让我们练打结、练手术,不是追求‘完美操作’,而是要我们记住,每一个动作都连着生命,必须心存敬畏。”这番话让我彻底转变了思路:目光从单纯的奖杯,投向更深远的育人目标:从追求技艺完美的“教练”,转型为点亮学生职业人生的“导师”;最初的“锐气”沉淀为“追求极致的匠心”,那份“焦虑”也化作“视学生如至亲的仁心”。


淬炼:瓶颈中的温暖与突破
备赛之路从非坦途,技术瓶颈与赛前恐慌是常有的挑战。我至今记得,学生们最初打留置针时因找不到血管而颤抖的手,因徒手打结速度不足而流露的无助,因血涂片质量不高而满脸彷徨的模样,也曾见团队因配合不默契导致手术超时后,红着眼眶自责的场景。
为了让学生在赛场上站稳脚跟,每届备赛我都会和团队共同研讨,分析每个学生的性格与能力差异,帮他们找准定位、合理分工,让每个人的优势都能充分发挥。3-4个月的备赛期里,师生们夜以继日地训练,但到了全国赛场,面对各高校的精英,学生们仍会紧张焦虑。这时我不再谈技术,而是做心理疏导:“把赛场当训练场,把每一次操作当成对自己的检验,享受过程就好。”

正是这样的陪伴与疏导,让学生们不仅突破了技术瓶颈,更学会了在压力下保持从容,读懂了“技能背后是责任”的深意。曾有学生赛后说:“杨老师,赛前我紧张到失眠,您那句‘失误不可怕,怕的是丢了对生命的认真’点醒了我。上场后我不再想输赢,只专注于每一个操作细节,反而发挥得更好了。

升华:耕耘与传承
八年时光匆匆,我的鬓角添了华发,但每当看到学生们的成长,便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八届赛事中,我们共斩获4次一等奖、2次二等奖,以及2次全国特等奖。可比奖杯更珍贵的,是学生们带着在这里磨砺的技艺与品格,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有学生毕业后成为宠物医院骨干,特意发来消息:“杨老师,上次遇到复杂手术病例,我凭着您教的‘稳、准、细’原则一步步操作,最终顺利完成了手术。现在我也会跟新人说,做兽医不仅要技术好,更要心里装着生命。”
八年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我愿继续做这片“鹰巢”的守望者,以仁心孕育良才,以匠心铸造未来,目送更多“雄鹰”背负青天,翱翔于兽医行业的广阔九天!

责任编辑:丁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