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3 19:05:31 作者:郭莉莉 来源:动物医学院 浏览数:0
我是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师郭莉莉,在教书育人这条路上,我始终以科研的严谨与教育的温度,引领学子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以一片赤诚之心,书写着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的育人篇章。

2022年秋季,本科学生李祥迪怀着对科研的热忱,带着初步研究设想主动找到我,希望在我的指导下开展大学生创新研究。面对学生的这份热情,我微笑回应:“既然想做,就勇敢尝试,老师陪你一起走。”
一个年轻的科研团队就此启航。从选题论证到实验设计,从数据采集到结果分析,我几乎全程参与指导。“要相信相信的力量”——我时常这样鼓励学生,这句话也渐渐成为团队每位成员心中最坚定的信念。
耕耘终有回响。2025年,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团队项目成果斩获多项荣誉,荣获“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特等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夺得国家级一等奖。目前,我仍与学生们为“挑战杯”全国决赛做最后冲刺,而我常说的“科研的意义不在奖项,而在于让学生学会坚持,收获面对困难的勇气与信心”,始终激励着大家在科研道路上坚定前行。

对学生们而言,我不仅是科研道路上的引路人,更是心灵成长的守护者。当学生因实验失败情绪低落时,我会耐心陪伴,引导他们从困境中寻找突破方向;当学生因经济或生活问题陷入焦虑时,我会为他们积极争取帮扶支持;当节假日里学生坚守实验室时,我会带着水果和点心前去探望。我始终认为,学生在努力,我就不能缺席。
“科研是严谨冷静的,但做科研的人应当是温暖热忱的。”我始终用行动诠释着教育的温度,也让“科研育人”的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最生动的体现。

我深知,科研从来不是少数人的舞台,而应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起点。因此,我始终坚持“科研育人、实践导向”的教学理念,将科研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与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环节。
在我主讲的《家畜组织与胚胎学》课程中,不仅重视知识的系统传递,更注重科学思维的启迪。课堂上,我常将最新科研进展引入教学,鼓励学生从前沿研究中汲取灵感,引导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追问“为什么”与“还能怎么做”。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逐步掌握科研的逻辑与方法。
在课外科研实践中,我也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推动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科研探索的动力。我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挑战杯”等科技竞赛,还带领他们深入实验室、合作企业与养殖基地,让科研从书本走向真实应用场景。通过项目驱动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团队协作与创新表达,逐渐成长为兼具科研素养与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正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科研熏陶中,一批又一批学生找到了自己的科研方向与人生理想。

在三尺讲台上,我尽力播撒着知识的种子,希望能让学生们有所收获;实验室是我守望青春的地方,我在这里与学生们一起探索未知。我以科研为指引,以信念为支撑,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为学生们照亮前行的道路,我始终相信,用心、用情、用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就能在他们的青春岁月里留下一点温暖的印记。

责任编辑:丁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