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4 21:19:48 作者:曹荣峰 胡雅倪 来源:动物医学院 浏览数:0
我是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教授曹荣峰。从教以来,我常反思自己是否践行“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是否落实“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求,并不断探索如何在专业教学与实践指导中融入“学科专业育人”和“实践育人”理念,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自2002年7月入职以来,我的育人轨迹,从一开始就和“党建”紧紧绑在一起。2014年至2020年,我不仅担任学院教授,还兼任第一党支部书记,那会儿总琢磨着怎么让党建和教学贴得更紧,于是试着以党建为引领深化育人实践。作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牛产业创新团队岗位专家,我常带着党员学生往奶肉牛养殖场跑,破解“疫病防控”“高效养殖”这些技术难题时,也会跟他们讲党员如何服务产业、扎根一线的故事。这么多年下来,我累计指导了38名硕士研究生,其中8人考上了公务员或事业编;还有4项国家级大创项目、7项校级大创项目、4项研究生创新项目,这些成果背后,都印着“党建+育人”的痕迹。

一、德育为先:“开学第一讲”筑牢成长根基
每学期面对上百张新面孔,我始终将德育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讲”,专门安排课时帮学生“立规矩、明方向”。这样的德育课没有生硬的说教,不仅明确学习目标,更引导学生树立“学习是知识积累,更是品格塑造”的认知,可以让学生铭记多年。作为专业课教师,我恪守“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准则,不少学生反馈,开学第一讲的德育内容让他们印象深刻,正是这堂入学初的德育课,让他们早早建立学习规划,后续也能自觉以德育要求规范言行。
二、课堂融合:让立德树人对接国家需求
理论课教学中,我注重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国家方针政策、行业时事热点有机融合,每堂课后半段都会设置讨论环节,围绕专业发展与学生共同交流探讨。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手机成瘾”现象,我引导大家从“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角度剖析沉迷手机游戏是消耗时间的“小恶”,用手机查资料、学知识则是积累成长的“小善”,我还会跟他们算笔“时间账”:“一堂课45分钟,能学会一种疫病诊断方法;刷45分钟短视频,啥实在的都留不下。咱们学兽医的,得给时间‘做减法’,给本领‘做加法’。”以此鼓励他们珍惜课堂时光,专注学习与思考。

三、文化赋能:以传统智慧厚植家国情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是育人最好的“沃土”,我尤其鼓励学生通过中兽医学学习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我总跟他们说:“中兽医不是‘老古董’,是能帮养殖业降本增效的‘新法宝’。你们得把这份文化自信装在心里,让传统智慧在现代产业里发光。”作为中医药的重要分支,中兽医学中的阴阳五行、三阴三阳等理论,既能帮助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更能让他们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文化认同与自信。

四、实践创新:用前沿视角提升实战能力
实验、实习与创新实践课上,我坚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实验时耐心指导、亲手示范,经常跟学生说:“兽医的手艺,可不是靠看书看会的,得练。”通过互动帮学生掌握规范技能;结合现代养殖业智能化、绿色化趋势,引入行业前沿话题,用企业实践中拍摄的现场视频、技术案例素材,让学生直观了解产业动态。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操能力,更让他们提前洞悉行业发展趋势,为后续实习、求职打下坚实基础。

五、情感陪伴: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无论是担任班主任还是研究生导师,我都注重在思想、学习、生活、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全方位关怀。面对升学、就业等关键选择,我会结合学生的性格、能力与兴趣综合分析,提供针对性建议;不管是还在校的学生,还是毕业多年的“老弟子”,碰到难处总爱找我,分享工作生活中的困惑与收获。考取公务员的学生说,在校时的德育熏陶与职业指导,让他们在岗位上始终坚守原则;投身养殖行业的学生则坦言,实践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是解决生产难题的“金钥匙”。
我的白大褂换了一件又一件,上面的药渍洗了又添,但内侧的党员徽章始终亮闪闪的。我常跟自己说:“我是党员,也是老师。两个身份,其实就一份使命——让学生既成才,更成人。”未来,我还想继续以党建为笔,在育人的画卷上往下写:用诚心守住“为党育人”的初心,用爱心浇灌学生的成长,让每一个从我这里走出去的学生,都能带着“党员的担当”和“兽医的仁心”,在新时代的赛道上稳稳地跑下去。

责任编辑:丁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