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育人故事】韩先杰:以爱为犁耕教坛,廿载初心育桃李

    2025-10-30 21:03:20 作者:韩先杰 来源:动物医学院          浏览数:0

  岁月流转,教坛耕耘的时光已悄然走过二十六载。在我心中,讲台不仅是传授知识的阵地,更是陪伴学生成长的港湾;能见证他们从懵懂学子蜕变为行业中坚,便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珍贵的收获。

  我是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教师韩先杰。自任教以来,已在三尺讲台坚守二十六载。二十多年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始终铭刻于心,我把每一位学生都当作自家孩子看待,既希望他们能成为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更期待他们成长为有担当、有温度的时代新人。

  在我看来,农科类专业学生仅掌握书本知识远远不够,还要掌握扎实的实践技能。因此,我常在学生大二时将他们招入科研团队,带领他们深入养殖场采集病料,在实验室开展检测实验。教学中,我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法”,在《兽医传染病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在讲解动物疫病防控知识时,同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兽医行业的责任与担当。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专业与思政的同向同行,不仅帮助学生成长为懂技术、能实践的专业人才,更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他们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深厚情怀,为他们未来投身农业强国建设、守护国家畜禽健康筑牢思想根基、储备过硬本领。

  记得曾有一位学生初入团队时,连采样工具的基本操作都不熟练,我全程陪同指导,陪他反复练习。他后来坦言,正是这段经历让他真正领悟到,科研是将书本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过程。此后,他跟随我完成试验项目并发表论文,并成功考取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多年来,无论他在研究生阶段遭遇瓶颈,还是工作后面临难题,都会与我沟通交流。前两年,他更带领团队返校交流,立志传承所学知识与经验。

  作为教师,除传授知识外,更要在学生遭遇困境时伸出援手。我曾帮助过多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我的科研团队内为其设立助学岗位,每月发放科研补贴以缓解生活压力。这些学生中有多人成功考取硕士研究生。我愈发坚信,教师的爱与责任就像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终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再为更多人遮风挡雨——这便是教育最动人的力量。

  我曾担任动医(创新)2001班的班主任,这个班22名同学中,19人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有18人成功考研上岸,升学率高达81.8%,考取双一流高校、985高校的比例达55.6%。该班先后获评“十佳优秀学风班级”“校级优秀班集体”等称号。该班学生在校期间共发表18篇学术论文、获3项国家发明专利,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双创竞赛中斩获省级以上奖项10余个。班里的同学常说:“韩老师不仅会帮我们规划学习方向,还总在我们迷茫时打气,有他在,我们就像有了‘主心骨’,学习和搞科研都更有底气了。”

  有人问我,执教这么多年,是否觉得辛苦?我想说,辛劳确实存在,但看着学生们从迷茫走向坚定,从青涩成长为栋梁,这份成就感无可替代。未来,我仍会坚守讲台,继续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以微薄之力,陪伴他们在求学与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责任编辑:丁国庆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734

邮编:266109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