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大会青岛农业大学分论坛—“动物福利标准与认证技术论坛”成功举办

    2025-09-29 10:53:16 作者:李沛霞 刘国蕾 来源:动物医学院          浏览数:0

  9月25日上午,第九届中国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大青岛农业大学分论坛—“动物福利标准与认证技术论坛”在学校学术会馆成功举办。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瑞典代表处主任Roger Pettersson、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动物福利与健康养殖团队负责人郭天龙、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吉莉莉副教授、上海悦孜企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裁熊传武、天翔集团亚太区食品认证总监李德昆、《畜牧兽医学报》编辑部主任AROH编辑及博士孟培、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倪宏波教授参加论坛并作报告。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赵中华、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院长邹明分别作开场致辞。第九届中国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大会与会专家代表,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师代表及全体研究生参加论坛。

  论坛期间,各位专家结合自身研究与实践经验,从国际标准借鉴、国内产业现状、企业落地路径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度研讨与交流。

  Roger Pettersson分享了全球动物福利标准的最新进展与挑战。他指出,动物福利既能保障动物健康,又能提升动物幸福度,进而提高生产力;同时指出过度使用抗生素属于不可持续行为,呼吁为动物提供更优生活环境以保障其健康。他强调提升动物福利的重要性,鼓励各方与各类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动物福利水平提升。这一理念契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为跨国界、跨领域协同推进动物福利事业提供了方向指引。

  郭天龙在会议中指出,未来15年,畜牧业需将理念传播与健康养殖可持续发展相融合,聚焦农业生产、市场需求及服务质量等维度,实现动物福利的创新性发展。他结合蒙古高原动物福利的优势与短板提出,畜牧业养殖的核心目标是产出优质产品,而合理利用环境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抓手。这一思路为我国特色区域畜牧业升级提供了实践路径,助力实现生态保护、动物福利与产业效益的协同共赢。

  吉莉莉副教授重点作屠宰场动物福利技术与肉制品安全主题报告。她指出,动物屠宰过程中若动物福利保障不到位,易引发动物应激,进而导致微生物滋生,最终影响产品加工与储存。她强调送宰过程中温度控制和通风降温的重要性,在保障动物福利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这一观点打通了动物福利与食品安全的关键链路,为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源头防线。

  熊传武结合实际案例,从市场视角分析非笼养鸡蛋发展趋势。他详细阐述推动动物福利在国内落地的动因及面临的问题,还介绍非笼养鸡蛋的实施流程,该方案已获得全球动物福利咨询机构支持。此举为国内农产品市场化转型提供了新方向,推动动物福利理念转化为可落地的产业模式,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李德昆从技术层面探讨当前动物福利领域的机遇与挑战,指出国内动物福利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原创性工作较少,但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他提及国际交流合作对推动国内动物福利发展的重要性,并结合国际经验提出未来可能的发展策略与实践建议。

  孟培的报告围绕AROH期刊发展情况展开。他介绍,该期刊收录全产业链研究成果与最新进展,覆盖传统牧场与新型牧场研究;此外,期刊聚焦多学科交叉,致力于推动人与动物统一健康发展。期刊的定位与方向为动物福利领域学术研究搭建了高端交流平台,助力跨学科创新成果转化与行业整体认知提升。

  倪宏波教授在论坛中重点探讨应激状态对动物的影响,包括紧张、焦虑等生理状态及、逃跑、躁动等行为表现;同时分析动物在屠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应激问题,例如抓鸭出栏前的不当操作引发的应激会导致鸭肉品质下降,进而给养殖单位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他还对动物福利标准与认证技术领域的未来方向进行分析,为行业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动物福利标准细化与认证体系完善奠定了基础。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动物福利领域产学研用各方构建了高效交流合作纽带,不仅明晰当前标准制定与认证落地的核心难点,更凝聚起行业协同发展共识,对推动我国动物福利事业从理念普及向实践落地跨越具有里程碑意义。未来,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将持续发挥学科优势,深化与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及行业组织的合作,在动物福利标准研发、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动物福利标准体系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我国畜牧业绿色转型、食品安全保障及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丁国庆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734

邮编:266109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