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知行|动医学院学子赴即墨开展下乡实践探索

    2025-08-14 10:28:17 作者:胡文佳 来源:动物医学院          浏览数:0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产业兴旺,根基在健康。2025年7月25日—8月5日,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大道至‘检’矢志三农”研究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深入即墨区,以专业学识对接乡村需求,以实践行动践行青年担当,在田间地头书写“产学研用”助力乡村振兴的青春答卷。

  一、精准入户,把课堂搬到大信养殖一线

  “圈舍通风死角得这么改,既不用花大钱,又能减少疫病风险。” 在大信镇养殖户张大爷的猪舍前,团队成员手持养殖科普宣传单,结合生猪生长习性细致讲解。这是团队 “入户精准指导” 的生动一幕。

  在大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李凤伟的协同下,团队聚焦散户养殖痛点,把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为 “听得懂、用得上”的实操方案。从生猪科学喂养的饲料配比,到常见疫病早期识别口诀,再到圈舍消毒 “三步法”,成员们用案例拆解专业知识,针对性解答张大爷等农户的饲养技术瓶颈。“以前凭经验养,现在按科学来,心里踏实多了!”张大爷的感慨,道出了基层养殖户对专业技术的迫切需求。

  结合“田间课堂”,服务团成员在李站长和张大爷的陪同下,实地查看张大爷家的传统砖砌猪舍。团队成员细致观察猪舍的自然通风、温湿度状况以及粪便清理与处理方式等关键环节。充分肯定张大爷在现有条件下付出的努力和管理成效,同时结合传统砖砌猪舍的特点,指出需优化通风死角、改进日常清扫保持干燥、更有效处理粪污等问题,并现场提出简单易行、成本较低的改进建议。李站长也从防疫角度进行了补充指导。

  田间地头的 “移动课堂”,不仅让农户收获了实用技能,更让青年学子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的 “最后一公里”,需要专业人才用脚步去丈量,用知识去打通。

  二、深入田横系统调研,把脉产业脉搏

  为进一步拓宽视野、了解不同养殖模式,服务团前往田横镇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以下简称动监站)进行深度交流。在动监站,团队成员与于团站长展开细致沟通,全面了解田横镇畜禽养殖业的总体规模、特色品种及发展现状,尤其深入探究了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警和快速响应机制的具体运作流程,同时也进一步明晰了动监站在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中肩负的关键职责。此次调研让团队成员对乡镇养殖模式有了更直观鲜活的认识,更为服务团未来的服务方向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依托在动监站的调研成果,服务团在刘向明副站长带领下走访子良养殖场,团队师生与场主深度互动,聚焦养殖核心环节细致询问,涵盖养殖规模、存栏量、存活率等基础情况,生物安全措施如车辆消毒流程、人员防护要求等,疫病防控方面的疫苗接种、隔离处理、监测记录等,随后结合专业知识提出优化消毒流程、调整饲料成分、完善监测台账等可实施建议,同时团队成员分工协作,规范采集养殖场舍空气、饮用水等样本,近距离观察养殖环境并记录问题,还围绕动物福利和疫病防控难点与场主深入交流,将理论联系实际,让团队成员更清晰认识养殖场运作,提升了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调研不是走过场,而是要找到专业服务乡村的切入点。” 团队负责人表示,通过与基层畜牧部门、养殖主体的深度联动,他们不仅摸清了即墨养殖业的 “家底”,更明确了后续技术服务的靶向—既要为散户送 “及时雨”,也要为规模化养殖解 “长远忧”。

 
 

  三、知识入户,筑牢健康防护网

  作为活动的重要环节,服务团在大信镇周边及田横镇相关区域,向村民及养殖户发放精心编印的《人畜共患病防控知识宣传单》约500份。宣传单清晰介绍布鲁氏菌病、狂犬病、禽流感等常见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典型症状、核心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置要点,着重强调操作时穿戴防护服、勤洗手、规范处置病畜及及时报告疫情的重要性,有效提升受众的生物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人畜共患病防控作为乡村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屏障。团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群众易懂的 “健康指南”,既提升了基层防控意识,更构建起 “养殖安全—公共卫生” 的联动防线,为乡村宜居宜业筑牢健康基石。

 
 
 

  四、青春担当:在实践中书写青春答卷

  从实验室到养殖一线,从理论研究到技术落地,青岛农大研究生志愿服务团的即墨实践,是新时代青年学子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的生动注脚。通过 “入户指导 + 体系调研 + 科普宣传” 的多维实践,团队不仅为即墨养殖业注入了专业动能,更在服务中深化了对 “三农” 的认知:乡村振兴需要技术赋能,更需要青年一代扎根基层的担当。正如团队成员在实践日志中写道:“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青春力量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此次实践,既是一次专业服务的精准落地,更是一堂深刻的 “大思政课”。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把即墨实践的经验转化为长效服务机制,让专业智慧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持续生根结果,以青春之力守护健康养殖,助力产业兴旺,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贡献更多高校力量。

编辑:李沛霞

责任编辑:王传兴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734

邮编:266109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