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道新生:以奶牛健康为钥,启乡村振兴之门

    2025-08-19 10:10:11 作者:柳妍玲 来源:动物医学院          浏览数:0

  为深度探寻现代畜牧养殖业发展脉络,精准聚焦奶牛养殖关键技术与乳品质量安全核心环节,8月13日,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研究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乳康护航者志愿服务团在郭莉莉老师和赵永达老师的指导下,带领团队队长柳妍玲及团队成员专程前往青岛市即墨区大信镇,以“沉浸式调研+一线式学习”的方式,走进行业实践现场。

  团队先后走访大信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当地家庭奶牛牧场两大关键场景,围绕畜牧行业发展现状、乳品质量管控要点、奶牛疾病科学防控等核心议题,与一线从业者深入交流、实地观摩,在零距离接触中摸清行业痛点、学习实践经验,为后续助力乡村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积累了扎实的一线素材。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研究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的实践调研,从一场与监管一线的深度对话正式拉开序幕。团队首站抵达即墨区大信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与站内经验丰富的资深工作人员围坐座谈。

  交流中,监督站工作人员将即墨区奶业版图清晰铺展——从大信镇奶牛养殖的存栏规模、区域分布,到“家庭牧场+合作社”等主流经营模式,再到乳制品从奶源管控到终端流通的全链条运转细节,层层拆解区域奶业的发展现状。同时,工作人员还深入解读了当前乳品安全监管的“全流程机制”,从源头检疫到过程抽检,再到风险预警,让大家直观了解到奶业安全背后的“监管防线”。

  在大信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站长的亲自带队下,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研究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不仅深入大信镇两家代表性家庭牧场溯源乳品质量,更将调研视角与专业核心——新兽药创制紧密结合,让一线实践成为新药研发的“灵感源”与“检验场”。

  交流中,队员们结合新兽药研发的前沿理念,与牧场主、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队员们还收集了牧场奶牛疾病发病数据、现有兽药使用效果反馈等信息,这些一手数据将为后续新兽药的药效试验、安全性评估提供重要参考,让新药研发更贴近养殖实际需求,真正解决牧场“用药难、用药愁”的问题。

  这场“从奶源品质到新药研发”的联动调研,不仅让队员们摸清了乳品质量与奶牛健康的紧密关联,更让新兽药创制的目标更清晰、方向更精准——以一线需求为导向,让研发的新兽药既能守护奶牛健康,又能为乳品质量安全筑牢“健康防线”,为乡村奶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专业力量。

  奶牛乳房炎,作为制约奶牛健康、拉低生产性能、威胁乳品安全的“元凶”,无疑成为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研究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牧场调研的核心焦点。团队不仅聚焦该病害的一线防控现状,更将其与新兽药创制、健康养殖深度联动,挖掘从“防”到“治”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调研中,牧场技术人员结合多年实战经验,向队员们还原了大信地区家庭牧场乳房炎的真实图景:夏季高温高湿时发病率显著上升,隐性乳房炎因不易察觉,常导致鲜奶品质下降、产奶量骤减,给牧场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而临床型乳房炎虽易识别,但治疗后若药物残留控制不当,可能影响鲜奶销售。同时,技术人员也详细拆解了牧场的“防控组合拳”——挤奶前必须对乳头进行“清洗-消毒-擦干”三步操作,牛舍每日定时通风除潮以减少病原滋生,干奶期会为奶牛注射专用疫苗并调整营养配方增强免疫力,抗生素使用则严格遵循“休药期”规定,确保乳品安全。

  这场围绕乳房炎的深度调研,让队员们既摸清了家庭牧场的实际防控难题,也为后续新兽药研发、健康养殖技术推广找到了精准方向,真正实现了“从一线中来,到一线中去”的专业实践价值。

  此次实践不仅为团队积累了助力乡村奶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素材,更让新兽药创制、疾病科学防控等专业方向有了更清晰的“实践坐标”。未来,团队将持续把课堂所学与一线需求紧密结合,以青年学子的专业智慧与行动担当,为守护奶牛健康、筑牢乳品安全防线、推动乡村畜牧产业升级注入更多青春力量。

编辑:李沛霞

责任编辑:王传兴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734

邮编:266109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