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30 14:12:20 作者:蒋南 来源:动物医学院 浏览数:0
如果将教学工作视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那么优秀的教风便需要以骨骼般坚毅的育人初心为支撑,以血液般温润的仁爱之心滋养学生成长,以神经般敏锐的创新精神指引前进方向。正如动物解剖学揭示的生命奥秘,我始终以这样的“解剖思维”构建教学体系,让教育的生命体在严谨与温情的平衡中生生不息。
一、初心如炬:立德铸魂强根基
正如骨骼是机体的支架,“为农育人”便是我教学工作的坚实支撑。在解剖实验室中,我不仅讲解动物体的骨骼肌肉组成,更注重培育学生的“学术脊梁”。
讲解动物体骨骼肌肉组成时,我在课程案例分析环节融入我国破解畜禽种源“卡脖子”难题的中国方案,以此渗透“三农”情怀;开展解剖实验时,始终强调实验动物福利,并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向学生传递解剖学课程的价值内核:精准的解剖刀背后,既承载着守护畜禽健康的责任,也关系着公共卫生安全。在引导学生熟悉每一块骨骼的形态与功能时,常结合基层兽医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明白扎实的解剖知识是解决养殖难题的“金钥匙”;当学生手持解剖工具练习操作时,我会强调每一个动作都连着养殖场的生计与餐桌上的安全,让“学有所用、用以为农”的信念在实践中扎根。
二、仁心若水:润生润物致良知
每个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我都会问学生:“大家对解剖的印象是什么?”得到的多数回答是“感到害怕”。课堂上,我会先借助3D模型让学生熟悉结构,再过渡到实物标本,同时通过小组互助的方式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有位学生在实验记录中写道:“老师将冰冷的解剖台变成了有温度的课堂,让我们学会用专业敬畏生命,也让专业知识的传递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课程结束时,当我再次问及对解剖的印象,学生们都笑着表示颇为有趣。有学生说:“原来解剖不是枯燥的拆解,而是在探索生命的精密与神奇,每一步操作都像在解读自然写就的密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逐渐掌握解剖操作的核心要点,更在面对生命时多了一份专业者的沉稳与尊重,这份由畏惧到热爱的转变,正是教学中最珍贵的收获。
三、匠心为刃:精研深耕育良才
智慧教学与数字解剖是教学团队长期的研究方向。团队构建了“虚拟解剖+实体操作”的双轨教学模式,秉持“以虚补实、以虚强实”的理念开展教学:通过数字技术将抽象的解剖结构可视化、动态化,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知识点。
课堂上,以反刍动物消化系统虚拟仿真教学为例,学生可通过瘤胃穿刺模拟训练反复练习,这使得他们在实际解剖中的操作准确率显著提升;课堂外,团队还积极开发虚拟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平台,团队潜心教研,近5年来团队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项,省级一流课程1项,主持各级教研教改项目22项,发表教研论文8篇,2025年团队参加教学比赛获得2025年度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以及山东省第十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
在这一过程中,团队在教学创新中精进了专业能力与教研水平,学生则通过更高效的学习方式夯实了知识根基、提升了实践技能,实现了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为解剖学教学注入了新活力,更在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教学的征途上,我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用仁爱之心温暖学生,以创新匠心雕琢课堂。未来,我将继续以“解剖思维”深耕教育,让知识的传递兼具专业深度与人文温度,与学生们共同成长,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编辑:李沛霞
责任编辑:王传兴